利豐:長揸必勝的反思

最近財經界的大事,相信莫過於利豐(494)提出以溢價 1.5 倍作價回購市場股票,進行私有化。年青一代未必知道利豐的輝煌史,它可是昔日稱霸製衣採購的貿易中介呢!未有互聯網的時候,跨國貿易是一件困難的事,不少中小型工廠依靠利豐作為中介商,統籌訂單的流程,協調雙方出價、原料採購、查廠等工序,利豐則從中收取佣金獲利。隨着互聯網顛覆行業生態,利豐的競爭力也受到挑戰,惟不少小股民對利豐難捨難離。不過,投資與結婚一樣,勢色不對,真的要及早「斬攬」。
好的股票也會變質,而且有跡可尋的。首先,缺乏競爭力的企業會出售大量非流動資產。從表一所示,利豐的非流動資產在五年間明顯下跌,特別是 2017 年下跌了37%,當中原因是利豐將家具、美容和毛衣產品等業務,以總現金代價約 85.36 億港元出售。非流動資產的作用是提升盈利能力,將其出售,業務收窄了,盈利能力只會愈來愈差。從表二所示,利豐的淨利潤率在五年間下跌了58%,特別在出售業務後,淨利潤率更顯得軟弱不堪。雖然利豐去年 12 月成功轉虧為盈,賺 1,675 萬美元,但核心經營溢利卻下跌 23%,並已是連續兩年下跌。其次,新冠肺炎疫情為今年及未來、全球及本地的貿易帶來極大不確定性,復甦無期;而利豐這外向型公司的核心業務正是消費品出口貿易和物流管理,業務又分布全球,所受打擊尤為嚴重。在可預見的將來,利豐的表現也不會突然好起來。

第二個斬纜指標,就是長期過高的派息比率。不少公司在業績差時會減派息,甚至不派息。利豐業績不是理想,也大派特別息,是因為出售業務後有大筆現金流,派發大額股息以挽留股東。從表三所示,利豐於2016年的派息比率大於100%,代表股息超過淨利潤;而2017及2018年的派息比率為負值,更是代表公司在虧損情況下,仍然選擇派息。小股東見到特別息便十分高興,因為特別息使股息率上升,整體投資表現好看一點。誰不知,特別股息反映企業的留存利潤低,正削弱企業的可持續能力。大股東常用「股息權」淘空公司現金流,試想像大股東只要集中一半以上股權,便可全面控制企業不停派高息,小股東股權分散,根本沒有主導權,利益變相被剝削。可幸的是,利豐的整體債務水平在出售部分業務之後「減磅」了;惟利豐的股東權益也減磅,代表它長遠也不會注資大型計劃,而大股東亦一早看淡後市,只是秘而不宣。其實,利豐算是有擔當的公司,有些上市公司不惜借錢派高息,用公司名義發行債券或向銀行獲取長期貸款,利用公司與股東的「獨立的法人制度」,股東不用將債務「上身」,又可持續派高息給自已。一旦企業資不抵債時,只要企業名聲不太差,盈利有正面增長,就可以發行新債換舊債,真替這些大股東高興。

驟 聽 之 下,以1.5倍 作 價 回 購 市 場 股 票 是 很 吸 引,可 是,那 是 宣 布 私 有 化 當 日 收 市 價 的 1.5 倍,即 是 每股 1.25 元($0.5X(1+150%))。如 果 投 資 者 在 2011 年 見其 藍 籌 股 王 地 位 入 市,今 日 只 會 得 到 高 峰 時 市 值22.78 元 的 6.5%。
「長揸必勝」的策略似乎已不合時宜,一隻優質股票隨時會變質,投資錯了謹記修正,真的不要感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