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持續蔓延各地,各行各業都受到嚴重打擊,零售百貨、酒店、航空和餐飲業等陷入困境,本地多間企業只好以裁員、無薪假期及停業等措施縮減營運成本。
以酒店業為例,工會主席徐考澧表示,香港至少17 間酒店要求員工無薪休假,當中包括瑰麗、四季、萬豪、朗廷、富豪、喜來登等。另外,洲際海景嘉福、Best Western、 華 美 達 和 帝 國 四 間 酒 店 開 始 裁 員。 航 空 業方面,國泰航空呼籲員工於未來四個月放兩至三星期無薪休假。而零售業也不能倖免於難,當中以高消費品商店及各品牌名店為重災區,店員被迫「清年假」、勞工假,或被停工甚至解僱。飲食業停業的情況則較普遍,員工同樣面對不公平待遇,如八折支薪。然而,僱主要求員工減少上班日數,實際上可能迫令員工自行辭職,以避過發放遣散費的責任。勞工組織表示,目前僱傭條例未有監督無薪休假安排,直接影響打工仔權益。
為員工提供安全和健康工作環境
面對嚴峻疫情,僱主對員工應履行特定的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ies)。如為保障員工免受病毒感染,有些企業容許員工以彈性方式工作,包括在家工作、彈性上班時間、線上工作與在線工作培訓等;還加強公司的疫情防衛措施,包括加強清潔,提供防疫物資等,以保障工作環境安全。
除了防控疫情在公司爆發外,給予員工合理待遇也很重要。如影藝界名人古天樂投資的名廚酒家最近也要暫停營業。據悉約有 40 名員工暫不用上班,但仍享有有薪假期,更表明不會裁員。另外,古天樂又儘量安排他的影視公司旗下一眾員工在家工作,防疫之餘保障收入。而另一藝人張柏芝於中環的時装店,也因為疫情肆虐,為保員工安全早已於一月中暫停營業;但她沒有要求員工放無薪休假,與員工共渡難關。
回饋社會關心弱勢
而早前面對全港防疫物資短缺,有不少大型連鎖品牌,以至良心小店更向香港人免費派口罩、漂白水、消毒用品等。如敍福樓主席黃傑龍除了向員工派發口罩外;更額外購買多個口罩轉贈給有需要的人;而李嘉誠基金會也向社福機構派發 25 萬個口罩,又購買防護衣、N95 給予醫護人員。而連鎖家品店如 HKTVmall、屈臣氏、莎莎、卓悅、日本城及萬寧等,都以合理價格出售口罩,沒有牟取暴利。這些良心企業做到急市民所急,關懷年長弱勢市民的需要,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一次很好的示範。
企業赢得良好口碑
企業的社會責任一直存在,但疫情當前無疑有更明顯的體現。這為企業赢得良好口碑和公共形象,得到公眾的高度評價和贊許。這些都會成為企業未來的本錢和軟實力,增加其競爭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