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商學院》成立宗旨

發掘國際時事及生活事例,從經濟及企會財科角度深入淺出講解,加上以社會時事入題的練習題目,致力在常規課程以外,為老師及同學們提供「時事補充劑」。

我們是誰?

《經商學院》團隊努力發掘國際大事及生活時事,從經濟科及企會財科的角度入手撰寫多元化文章及具時事性的練習題目,致力在常規課程以外,為老師及同學們提供「時事補充劑」。

 

一直以來,我們希望做到學習、生活、應試結合為一。2020/21學年,我們刊出有關「抗疫措施」的文章,以違反口罩令罰款介紹界外效應(Externality)概念,同時亦提到「同心口罩」是否免費物品(Free Good)和要求同學畫出通縮差距(Deflationary gap),與2021年文憑試「同心口罩」題目一致,該題要求同學運用界外效應的概念,解釋該補貼口罩如何可以改善經濟效率,其後亦有多篇文章及練習成功貼題(見表),相信熟讀由《經商學院》團隊撰寫文章及練習的同學,文憑試應對相關題目時應能得到高分。

我們早年是《校園經濟》原編輯部組成的編輯團隊,多年來營運《校園經濟》雜誌,由於2022年與品牌方無法達成共識,未能以《校園經濟》品牌繼續出版,因此我們決定踏前一步,創立《經商學院》品牌從新出發。

 

由2021年9月起,校園經濟及通識出版有限公司將不會以「校園經濟」品牌出版刊物,原班班底將出版革新刊物,名為《經商學院》。《經商學院》除了會維持以上我們班底於近年已作出的強化以外,更會有多項加強,其中包括擴展「奪星系列」至企會財科、加強網上題庫成為「Econ1000 + 」,增加大量MC題及短題目,並函蓋原本的DRQ、長題目等內容,除了題目更多,更將會按課題分類,配合大數據分析,同學可從而了解自己答題的強弱項。來年新品牌務求線上線下多方面配合學生自學需要,並加強時事及生活觸覺。

 

教育是一個等待收成的過程,豐盛的稻田可能一早已放在大家面前,但收穫多少則要視乎自己的意願。我們《經商學院》會做的,就是從旁提醒同學,前面可以有多豐盛,把可以用的工具交給他們。坦白說,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經濟科、或是自願選擇經濟科,但這段時間內,若能令同學們從經濟概念中學習、或是能在生活中應用一點點的經濟理論,擁有那怕一點點的經濟思維,我們《經商學院》團隊便心滿意足了。

《經商學院》獲多家媒體全力支持

新城電台訪問​

🔼新城電台訪問《經商學院》專欄作家:前香港大學經濟及金融學院院士,陳德廉 (Joe Chan)博士。

相關訪問鏈結:
https://www.facebook.com/alaric.chu/posts/10158592204525905

🔼新城電台《筆請字來》節目訪問:《經商學院》創辦人李灝龍及馮宏遠。

相關訪問鏈結:
https://www.facebook.com/MetroFinance/posts/4475060099241828

🔼新城電台訪問《經商學院》專欄作家:前證監會調查員,資深核數師、合規主任及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專家翁志廣(Kevin)。

相關訪問鏈結:

https://www.facebook.com/MetroFinance/posts/4475060099241828

《經商學院》專欄成為Aastocks阿思達克財經網特約稿件

🔽相關特約節目鏈結: